我院成功舉辦第三屆口腔醫(yī)學國際合作研討會

為進一步加強與世界一流院校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我院“雙一流”學科建設,11月16日,我院成功主辦以“口腔正畸國際新進展”為主題的第三屆口腔醫(yī)學國際合作研討會,本次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 

       此次研討會分為北美、歐亞兩場分論壇進行,來自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日本、荷蘭等國家共七所著名牙學院的正畸專家和我院兩位正畸專家跨越時區(qū),相聚云端,共同探討正畸新進展。

       本次研討會在科研辦何淼處長的主持下開始。武漢大學口腔醫(yī)學院院長邊專教授、武漢大學國際交流部副部長桂凌致辭,誠摯感謝各校受邀專家及會議籌備工作人員。本次研討會授課專家也表達對此次研討會的寄語和期待。

       上午的北美分會場由我院循證口腔醫(yī)學中心常務副主任花放博士主持。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牙醫(yī)學院正畸科主任Prof. Chun-Hsi Chung(仲崇禧)教授、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牙醫(yī)學院正畸科主任Prof. Peter Ngan(顏洪康)教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醫(yī)學及牙醫(yī)學院正畸科主任Prof. Carlos Flores Mir教授、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牙醫(yī)學院正畸科主任Prof. Bingshuang Zou(鄒冰爽)教授分別就“上、下頜骨橫向發(fā)育在正畸治療中的意義”、“應用前牽面弓和TADs進行III類錯(牙合)的早期矯治”、“兒童OSA的前世今生”、“三維成像在OSA中的應用“依次進行精彩演講。

       下午歐亞分會場由我院正畸一科張晨博士主持。正畸一科主任賀紅教授、比利時魯汶大學醫(yī)學院Guy Willems教授、日本東京醫(yī)科齒科大學牙醫(yī)學院Takashi Ono教授、荷蘭拉德堡德大學醫(yī)學中心牙科、正畸與顱面生物學系Edwin Ongkosuwito教授以及我院熊暉教授分別圍繞“追本溯源-盡早消除氣道阻塞對顱面部發(fā)育的影響”、“上頜阻生尖牙的早期發(fā)現(xiàn)與治療“、“OSA:從成人到兒童”、“口腔正畸的醫(yī)患共同決策”、“個性化種植釘輔助上頜擴弓器在成人橫向不調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等講題介紹了相關臨床新進展。

       最后,陳智副院長、科研辦何淼主任致閉幕辭并宣布此次會議圓滿結束。疫情當前,難以線下會面,但對于學術的追求仍使大家齊聚一堂。此次會議,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上述諸位在口腔正畸方面有著豐富經驗、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專家。各位專家為大家開展了精彩的學術演講,帶來了國內外口腔正畸臨床方面的最新進展。我院正畸教研室賀紅主任在會上與各院校專家進行友好交流,相談甚歡,并引導專家們與我院老師、學生探討相關學術問題,氛圍熱烈。盡管出于疫情防控考慮,嚴格限制了現(xiàn)場到會人數(shù),但這絲毫未影響會場氛圍,參會聽眾更加珍惜此次難得的交流機會,在互動環(huán)節(jié)積極就醫(yī)學實踐中的體會和困惑求教于各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彼此之間進行真誠的多角度探討。

       參與本次研討會的領導、老師及同學們一致認為,經過此次會議的探討交流、分享智慧和集思廣益,大家有望從中凝聚共識、深挖合作的潛力、拓展合作的領域,共同促進口腔正畸學科,口腔醫(yī)學的發(fā)展。

正畸教研室 花放 湯博鈞 羅婷